亨嘉例會

品牌突圍的致勝策略

時間: 2025-09-25 | 09:30~11:40

地點: 群璽國際商務中心
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270號17樓

Adviser: 李凌玲 | NAOS集團 前總經理


《跨國X跨界的多維策略:橫跨美妝精品——李凌玲總經理的「品牌突圍」實戰心法》

 

在台灣美妝精品產業圈中,達爾膚(DR.WU)總經理李凌玲女士的職涯軌跡,是一部罕見的跨國界、跨產業的品牌戰略實戰史。她擁有超過 25 年外商美妝精品集團及上櫃公司經理人經驗,這段資歷橫跨了產業的三個最高維度:

✤ 高端奢侈品: LVMH 旗下的 GUERLAIN PARIS(嬌蘭)與 SWATCH GROUP 旗下的 LONGINES(浪琴)

✤ 規模化美妝巨頭: L'ORÉAL GROUPE(萊雅集團)、Elizabeth Arden(伊麗莎白雅頓)及 kao(高絲)

✤ 醫學美容與企業經營: NAOS 集團(貝膚黛瑪 BIODERMA)總經理與 DR.WU 總經理 

李凌玲在不同產業各集團中都取得了相當的成功,她並非仰賴單一項行銷奇招,而是有一套貫穿始終的策略哲學——

借鑑大師麥可·波特(Michael Porter)的核心觀點:「策略就是創造一個獨特且有價值的定位,並涉及一系列不同但相關的活動。然而策略的精髓,是選擇不做什麼。」

對於一位資深經理人而言,真正的挑戰不是尋求成長,而是進行對企業具有永續價值的判斷,這些判斷都隱藏在那些勇敢的「取捨」之中。

 


 

❚ 過往職涯奠基:李凌玲的策略思維並非一蹴而就,而是藉由過往在外商集團的深度歷練系統性塑造

 

1. 策略的定海神針:排他性與稀缺性管理

她在 LVMH 旗下的經驗,為她建立了高端精品經營的核心:維護品牌的排他性與稀缺性。她曾提到,在經營嬌蘭等頂級品牌時,必須堅守一個關鍵原則:「不進大賣場的門」。

這項看似犧牲銷量的決定,實則是一種戰略取捨:犧牲短期的大眾市場流量,以換取品牌長期穩定的資產和高階市場的排他性。這個「以排他打造品牌價值」的信念,即排他是為了支撐更高的品牌價值願景,而非單純的銷售考量。

 

2. 專業化深耕:B2B 渠道的信任基石

在德國歌薇(GOLDWELL.)擔任副總裁的時期,由於 GOLDWELL 是一個專注於專業沙龍的 B2B2C 渠道,這就要求了她不只是關注銷售,還必須與高度專業的髮型設計師社群建立深度信任。

後來李凌玲接手醫美品牌(如 NAOS、DR.WU)時,通路雖然是直接 B2C,但她將在 GOLDWELL 的專業經驗知識轉移,成功打造醫美品牌故事,仰賴醫療專業人士的學術背書與信任推薦,將專業知識轉化為市場的可信度和商業價值。

 


 

❚ 策略取捨的實戰案例分析:李凌玲在演講中分享了兩個經典的「取捨」案例,說明如何在困境中找到品牌的致勝缺口

 

案例一:植村秀的底妝突圍戰:「放棄」與 SK-II 競爭

她在萊雅集團任職期間,面對植村秀(shu uemura)的困境。植村秀雖然有明星產品潔顏油,但整體品牌定位偏模糊,對消費者來說不知道算是「彩妝」還是「保養」品牌。當資源持續被大量投入保養品廣告時,消費者認知上並不能確定植村秀是一個保養品,而最終仍會選擇 SK-II 等在保養領域更具說服力的品牌。

 

  李凌玲的策略性取捨與配置(The Fit)

  • 選擇放棄:放棄在保養品領域與強勁的對手硬碰硬。
  • 選擇聚焦:聚焦將資源集中在當時被忽略的優勢——底妝(Base Makeup),底妝在整個彩妝市場中佔比達六成,是一個小型的大眾市場,是品牌可以贏的戰場。
  • 活動契合:透過重新包裝粉底液,進行精準的網路 SEO 貼標,吸引新的底妝客群,利用底妝將年輕客群引進專櫃後,再用週年慶活動推銷保養品。
 

這項策略成功讓植村秀扭轉了 Q4 業績重壓的局面,實現連續一年單月百萬營收,第二年業績增長 50%。也帶來了商業啟示:「策略就是選對的戰場,派出對的隊伍。」永遠不要去選擇競爭對手擅長的事,而是要選擇對手忽略、而是我們優勢所在的領域。

 

案例二:貝膚黛瑪(BIODERMA)的醫學專業再定位

在擔任 NAOS 集團總經理期間,李凌玲面對旗下品牌 BIODERMA(貝膚黛瑪)王牌卸妝產品成長停滯的挑戰。即便產品市佔第一,但長期缺乏新的成長動能,且單一產品線容易被快速消費品品牌所佔據。

 

  李凌玲的策略性取捨與配置(The Fit)

  • 選擇放棄: 放棄追逐大眾市場或單一產品的短期熱點。
  • 選擇聚焦: 聚焦重新把品牌定位從普通清潔產品,升級為「清潔專家」將焦點轉向醫學中心通路,強調 NAOS 的核心理念:「生物學服務皮膚學」。
  • 活動契合: 重新將卸妝水定位為「醫學保險」的首選,也就是說針對那些不能使用水性卸妝品的族群,必須使用醫學中心推薦的產品。
 

這種「後退一步,重新界定競爭格局」的策略,在競爭激烈的紅海中,李凌玲選擇重回品牌的專業強原,避開價格戰,轉而在專業信任度上實現獨特的定位。

 

案例三:Clarisonic(科萊麗)的「豆腐測試」與溫和突圍

在導入洗臉機產品 Clarisonic(科萊麗)時,集團必須與市場主流的音波震動技術競爭。如果直接進入技術比較,只會陷入「家電」的價格戰。

 
  領導突圍策略: 以「情感信任」取代「技術複雜度」
  • 差異化定位:避開競品的音波震動,強調 Clarisonic 旋轉刷頭的溫和與安全。
  • 感性驗證:創造出經典的「豆腐測試」,將產品放在豆腐上,證明其清潔力強大但不會破壞細緻結構。在消費者心中建立「清潔力強但對肌膚零傷害」的信任。
  • 專業背書: 利用內部醫生的專業背書,並在百貨公司一樓設立體驗專區,實現「先知決勝」。
 

感性驅動策略帶來了相當良好的成果, Clarisonic 在台灣市場的第一年就實現了 600% 的驚人成長,成為集團在全球的第四大市場。

 


 

❚ 高價值商業啟示:李凌玲總經理的職涯,為所有尋求品牌突圍的企業家和經理人提供了清晰的行動框架

 

✅ 策略成功必須是「契合」(Fit)

策略不是單一決策,而是一組內部一致的活動系統。這意味著:你的定位(Target Positioning)、你的產品線選擇(Product Focus)、你的渠道(Channel Strategy),乃至於你的溝通方式(TA Communication),都必須相互支援,形成競爭對手難以模仿的系統。

✅ 決策心法:先知決勝與數據決策

李凌玲強調:「先知決勝」。真正的策略決策,必須在行動之前就完成,透過不斷質問自己的優勢和競爭者的弱點,知己知彼。她也特別提及,在現代市場,必須利用網路 SEO 和精準貼標等數據工具,取代過去大規模、低效能的市場調研。

✅ 體驗師是策略的最後一哩路

李凌玲提醒,無論高層的策略多麼精準,最終的成功仍取決於第一線人員。她指出,體驗師、櫃員等第一線接觸點,其最重要的任務就是「引導策略走在對的路上」。確保消費者能夠正確理解品牌的獨特價值,避免因誤解而錯失品牌傳遞的真正精髓。

 

這套融合了奢侈品對品牌價值的極致要求、美妝巨頭對規模化運營的精準把控,以及醫學美容對科學驗證的嚴謹堅持的策略心法,正是李凌玲總經理帶領品牌不斷突圍、實現永續增長的致勝關鍵。

 


 

❚ 領導力進化:從「理性精準」到「融合溫度」

李凌玲的職涯從外商體系(注重精準的 KPI 與標準化 SOP)轉向本土公司體系 DR.WU,經歷了領導風格的全面進化。

她曾公開分享,其領導哲學從「理性精準的決策風格」進化到「融合溫度與同理的領導視野」 。這種轉變是她成功引領 DR.WU 穿越後疫情挑戰、實現穩健轉型和佈局永續的關鍵 。

在複雜的組織變革或市場危機中,高階主管的同理心(溫度)能夠有效穩定團隊情緒、凝聚組織力量 。這種將策略嚴謹性與人文關懷相結合的領導風格,也體現於她對社會服務的長期投入(如台大EMBA愛鄰社副社長等),當代的領導者需要展現更多元多變的彈性領導力。


 

導師預約

如何加入